技術(shù)講座 · 發(fā)布于 2020-08-12 15:55:16 · 2611點擊
表面處理工藝 | 原理與特征 | 材料 | 性狀 |
電鍍 | 將原材料作為陰極浸泡在電鍍槽中、通過直流電在原材料表面電解析出金屬膜。。 | 原材料為金屬、塑料(通過無電解電鍍使其導(dǎo)電、然后進行電鍍)。 | 裝飾用為1μm以下、防腐用與工業(yè)用為1 - 數(shù)十μm以上、多會殘留針孔。 |
熱浸鍍 | 將原材料浸入到熔融金屬中然后提起、使溶解金屬凝固以形成覆膜。 | 原材料主要為鋼鐵材料、覆膜金屬包括鋁、鋅、錫、鉛等。 | 可形成厚層覆膜。貼緊性、變形加工性取決于覆膜層與原材料之間形成的合金層的性狀。 |
滲鍍 | 使金屬元素擴散滲透到原材料表層。由于處理溫度高(1000℃左右),因此需要進行鍍后熱處理。 | 原材料主要為鋼鐵材料、鐵基、鎳基耐熱合金等。覆膜金屬包括鋁、鉻、硅等。 | 合金層厚度為數(shù)十到數(shù)百μm。 |
蒸鍍 | 物理蒸鍍法:通過真空蒸鍍、陰極濺鍍、離子電鍍等進行覆膜?;瘜W(xué)蒸鍍法:通過氣體化合物的分解進行覆膜。 | 原材料為金屬、陶瓷、塑料,覆膜材料為金屬、陶瓷。 | 一般來說,物理蒸鍍法的蒸鍍速度較慢?;瘜W(xué)蒸鍍法免不了高溫處理。 |
噴鍍 | 將加熱為熔融狀態(tài)的噴鍍材料的粉末或粒子噴射到原材料表面,形成覆膜。噴鍍期間的原材料溫度為200℃左右以下。 | 原材料為金屬、陶瓷、塑料等,覆膜材料為金屬、陶瓷、塑料或其混合材料。 | 貼緊強度比較低。覆膜上有氣孔。實用的覆蓋厚度為0.6mm左右以下。 |
復(fù)合板 | 采用壓延壓接法與爆炸焊接法等。處理對象為板面、氣缸內(nèi)面等形狀簡單的物體。 | 原材料為金屬、基本為鋼鐵材料。復(fù)合板材料為金屬、合金。 | 爆炸焊接時,復(fù)合板材的厚度為3mm左右以下。 |
陽極氧化 | 在硫酸或乙二酸等電解液中,將原材料作為陽極進行電解,在原材料表面形成氧化膜。 | 原材料主要為鋁及其合金。另外還包括鎂等。 | 氧化膜由致密層與多孔質(zhì)層組成。通常進行封孔處理。貼緊性良好??缮仙?。 |
化學(xué)合成處理 | 利用浸漬法或噴涂法等,在原材料表面形成磷酸鹽或鉻酸鹽覆膜。 | 原材料為鋼鐵材料、鋁、鋅等。 | 鋼鐵材料主要適用磷酸鹽保護膜,鋁主要適用鉻酸鹽保護膜。 |
滲碳 | 使碳擴散滲透到原材料表層。處理溫度為850 - 950℃。處理后進行淬火。 | 原材料為碳含量0.2%以下的鋼(表面滲碳硬化鋼) | 滲碳深度為0.5 - 5mm,硬度為700 - 850HV。處理時以及處理后的淬火會導(dǎo)致原材料變形,請注意。 |
氮化 | 使氮擴散滲透到原材料表層。處理溫度為475 - 580℃。處理前可進行熱處理與機加工。 | 氣體氮化時,原材料為氮化鋼(含有鉻、鉬、鋁等)。幾乎所有的鋼都可進行離子氮化。 | 氮化深度為0.9mm以下。 |
滲碳氮化 | 在滲碳的同時進行氮化。處理溫度為700 - 900℃。處理后進行淬火。 | 原材料與滲碳時相同。也適用于碳素鋼。 | 滲碳氮化深度為1mm以下。硬度為800HV左右。 |
滲硫 | 使硫擴散滲透到原材料表層。處理溫度為400 - 600℃。 | 原材料為鋼材,不分鋼種。 | 硫化鐵保護膜的厚度低于0.2μm時,會導(dǎo)致摩擦系數(shù)下降。 |
滲硫氮化 | 在滲硫的同時進行氮化。處理溫度為560 - 570℃。 | 原材料與氮化時相同。 | 滲硫氮化深度為0.1 - 0.5mm。 |
高頻淬火 | 素利用高頻感應(yīng)電流對原材料表面進行急熱-急冷淬火。 | 原材料為鋼鐵材料。主要是中碳鋼、合金鋼、鑄造鍛造品等。 | 硬化層的厚度為0.4 - 5mm。作業(yè)時間短。原材料的變形小。 |
火焰淬火 | 利用氧燃料火焰對原材料表面進行急熱-急冷淬火。 | 同上 | 硬化層的厚度為1 到數(shù)mm。 |
其他表面淬火 | 利用激光束、電子束等對原材料表面進行急熱-急冷淬火。 | 如果原材料具有淬火性,則無特別限制。 | 硬化層極薄。可局部硬化。 |
塑料被膜 | 利用貼襯板法、噴鍍法、涂布法等對原材料表面覆膜。 | 覆膜材料為聚乙烯、聚氯乙烯、氟樹脂、橡膠等。 | 可形成厚層覆膜。也有1mm以上的覆膜。 |
陶瓷涂層 | 利用蒸鍍法、噴鍍法、燒結(jié)法等覆蓋原材料表面。 | 覆膜材料為玻璃質(zhì)陶瓷(搪瓷)。各種陶瓷。 | 貼緊性不太好。覆膜可能會因反復(fù)加熱冷卻而開裂。 |